2010-06-16

上海印象.新舊交織(新天地,田子坊,1933老場坊) (完成)

 
新天地,早上仍在沉睡,午後逐漸醒來,晚上,才是它最誘人的時刻,
這裡的老房子,比起田子坊要華麗的多,除了經過裝扮,原本的建築飾樣也透露它的主人曾是租借時期的有錢人,現在,也由高檔的餐廳持續展示它的時尚氣質,這一帶,不光地陪說的美女超多,其實也不缺乏型男,只是在仿歐洲露天夜間用餐的氛圍~就是維持一種昏暗的鬆弛感,客人們都是隱形的,只有店家招牌和復古的昏黃路燈在指引著來往的遊人,煙味,酒味,各種食物的味道,幾乎是用嗅覺取代了視覺的感觀,是一種"異國情調的異國情調"
有一說,"石庫門"一詞,本是指石箍門,就是用石塊砌成門框,後來叫著叫著就成了石庫門,這些房子是當時在上海的洋商人蓋&賣給因閃避戰亂而擠進租借安居的中國人住的,當然,能買得起房的,一定是有錢人,之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擁有房子的人就當起房東,租客當起二房東...原本只住一戶的洋房,最後塞進n戶人家,生活品質也不好,有錢人當然是再找更舒適的環境居住,而留下的,就是某個年代上海經典的生活寫照,其中一例,就是想約會談戀愛,都會到黃浦江邊,免得在小房小弄裡被鄰居們指指點點...類似的房舍或者說是改良的石庫門,在上海還看得到,只是,在新天地,看到的已經是一區"新"天地,是跟上時代潮流的現代風情,有陣子台灣常在談論的"古蹟再利用"或是"資產活化",新天地或許是個範本,但它的活化已經等同商業化...
若希望能感受到多一些人文或創意的氣息,田子坊,是一個選擇

田子坊據說發展得很快,從一年前的一條巷子的改造,到現在已延伸至周圍的其他巷弄,發展最多的還是商業行為,只是這裡的店,比起新天地,是輕量級的,意思是,比較平民化一些,古樸味還在,而且還有婆媽最愛的菜市場,不過,再過一年會不會就全變了樣呢?

1933老場坊,前身是日本人設置的屠宰場,建築的概念和型式都很先進,目前也是吸引一些餐廳和潮流商品進駐,頂樓還建有一個很前衛的表演舞台,定期會有主題活動,整體應用類似台北西門町的紅樓,但周邊環境並沒有特別配合發展,所以,大白天的,大概也只有有興趣的觀光客會來閒逛,要看到有人氣的1933可能得等中午以後,或是有辦活動的時間吧
* * *
現在,台灣講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最終還是強調產值和商機,我不確定上海是不是也在流行此道,只是不可否認,用老瓶裝新酒,新鮮感和話題性絕對能吸引人,好達到"活化"的目的

2010-06-14

上海印象.蘇州河畔

每到一個城市,如果城裡有條河經過,我就很想了解這條河孕育著什麼樣的人文風景,這裡是蘇州河的終點,即將匯入黃浦江,河況不敢說乾淨,但兩岸的設施與河非常親近,我喜歡這種感覺,那是一股幽然,有距離感的美,往上游一些,還有些廠房改造的文創區,而我就站在上海郵政博物館的屋頂,享受著不需和大批遊客爭道的寬闊景致

上海郵政博物館位在虹口區江蘇北路與四川北路交叉口,占地規模像一間學校,建築設有中庭,仍有郵務運作,博物館只用到2樓的一部分,屋頂空中花園,設在同大門一端,面積不大但風景極佳,來到這,相機的記憶體會少掉很多
這兒的警衛,特別熱心,會主動關心遊客,其實這裡的遊客很少,似乎是因為不是所有的上海景點介紹都有寫到這裡,所以警衛還會想知道,遊客們是打哪兒來,打哪兒得知博物館的訊息,當問到我是從台灣來...警衛大叔的話匣子開了,突然一股民族情懷的複雜感受,讓我不知如何是好,還好另一位遊客在出口留完了感言要離開,警衛大叔似乎還有話要跟對方說,所以我就...先告辭

離開博物館,我就沿著蘇州河岸走向外灘,很感恩當天的好天氣,沒遇到河水在冷天會帶來的寒意,雖然雙腳還留有前一天到世博奮戰的酸痛,但好風景帶來好心情,很愜意呢!
Posted by Picasa

上海印象.外灘源


外灘源,是上海規畫整頓出的新景點,尚未在旅遊資料看到介紹,我是沿著蘇州河往外白渡橋慢步時,被大型的"洛克.外灘源"看版給吸引,一時以為是像台灣房地產在建地設置的廣告一樣,但也嗅出一些特別的氛圍,畫面左邊,是一座復古式教堂(猜測應該是新蓋的,因為實在不像老建築翻修後的樣子),看版圍牆旁的那棟大廈,樓面上的裝飾非常奇特,想必這條路上,還有其他年代相近的歷史建築,只是看到路口被圍起,裡面仍有些看似遊客的人走動...沒冒險心的我,就止步沒往裡闖(或許也只是不給車走而已),也剛好,隔天地陪帶大家從另一頭經過時,特別介紹,這條圓明園街,不久後會打造成像紐約第5大道之類的,將有歐洲高級品牌進駐
p.s.在我將這些照片加上文字的幾天前,台北市長到上海宣傳花博,行程中也來這區參觀,看著上海政府的重視和媒體報導,我想,再過不久這裡將是另一個認識上海的新去處

這條是南蘇州路,位在外灘的後方臨蘇州河,也許是從新整頓過吧,在這裡散步,很舒暢,也很意外為何明明是周日天氣超好的下午時光,遊客卻不多,比起外灘及白渡橋的人潮,這裡很是清爽

外灘萬國建築群的最後一棟樓,風格與隔壁的巴洛克式完全不同的,就是新開的上海半島酒店,也位在外灘源的最前端,這酒店或許不好蓋太高,和其他國際級飯店總位在一棟棟屋頂造型特殊的玻璃帷幕大樓裡相比,半島酒店可真是低調,但別以為面積只有如此,後來到酒店的網站上查了一下,這面正對外灘的部分,好像只是酒店的側邊,也是啊,總要有一面看得出來是高級又奢華才行,而且通常是大門那一面)
而外灘在整治之後,如此寬敞的堤道,在假日,晚上,還是會被擠得水洩不通,能拍到這麼"鬆"的畫面,我也很意外(不過這是星期一的正中午,太陽大到不行...人少,應該是正常的)
Posted by Picasa

2010-06-10

上海.浦東.陸家嘴

(上) 世紀大道陸家嘴建築群
這天早上天還有點陰,從陸家嘴地鐵站走到這,感覺像從台北和平東路的大安森林公園口走到信義路口,可能還再遠些...而且還沒斑馬線可通馬路兩側,我和其他零散的觀光客一樣,隨著路標,在陸家嘴綠地一路遙望目的地,直到綠地的盡頭 (左圖前方看似一節一節的大樓為金茂大廈,後方高樓處有一中空造型為環球金融中心,據說,附近還在蓋另一棟摩天大樓,準備來個"三樓鼎立")
(下) 環球金融中心第100層
我腦袋裡一直想著的,是去金茂大廈88層看風景,因為票價比較便宜,但在終於可以過馬路後先遇到的,是環球金融中心,門口有些觀光客在那歇著,我沒多思考就直接進去(進入大樓,一樣需要安檢,世博期間,上海似乎無處不安檢),就當是像陸客到台北101參觀一樣--目前的上海最高樓,樓頂造型奇特,不是環狀,而像一條廊道,一邊看向浦東,一邊面朝浦西外灘,幾條透明地板,不至於讓人太驚嚇,即使這裡離地面已有474公尺(而前方的東方明珠,據說在前陣子也將觀光廳地板改成透明的)
浦東的建物,辦公大樓多是玻璃帷幕;公寓屋頂統一紅或藍,不知有何差別;豪宅,狀態和台北的差不多(就~有錢人住的地方~) 
 
Posted by Picasa
浦東陸家嘴濱江公園景色~

2010-06-09

上海1日世博p.4 (完成)

點心--任君選擇
自由是是什麼?能夠決定自己想去的地方,就是一種自由
在世博園區,只要沒有被刻意安排,理論上,"想去哪個國家,就可以去那個國家"
太陽下山後,世博的夜色是夢幻的,又遇上下雨天,就更加矇矓,但這也不代表"漂亮",不知為何還帶點空虛感,人聲不再沸騰,幾個月後,這些會發光的建築,多數都會原地消失,印證著上海的--一年一個樣...

漏網鏡頭
這可以說是世博攻略番外篇吧:
攻略建議,可以帶些乾糧,隨時補充體力,用餐要與尖峰時間錯開--
我為了減少負擔,就改成一般自助旅行的習慣:早餐多吃點,而且要多攝取蛋白質的食物,這樣比較不容易餓,進園區後,隨時補充水份就好;加上可以帶空水瓶在場內的飲水機裝水,所以也不用去買攤子的飲料,只是若想喝熱飲,那就得掏錢了
有些人會利用排隊時啃乾糧,但我期待還是能在用餐區好好吃頓飯;園區裡不缺餐廳,除了世博軸與旁邊的美食區,有些食堂就分散在館場旁,而很多館場也會提供所謂的代表性飲食,
一天下來我參觀的館數很有限,但也一路從浦西到浦東,從A片區到C片區,也沒想過一定要去嘗到哪家餐廳,等走到巴西館旁,看到館外有提供露天咖啡座,販賣咖啡和餐點,於是就在這落腳吃頓"午晚餐"(因為已經是下午過4:00了),但我不知是要體諒還是要抱怨,現在回想,感覺食不知味...,加上園區公交那路線回程沒在該區設站,只好一路散步往回邊走邊看,這樣或許晚上還可再吃點別的
最後走到世博軸,坐了電梯到B2,一位大叔說這裡有很便宜的餐廳...我放眼望去...心想,大叔,你在開玩笑嗎?我只看見員工餐廳呀...再往遠方看,好像是有一些店,但,不知是不是晚上這裡本來就沒人想來光顧,空蕩蕩的長廊,把店開在這裡,很寂寞吧,於是決定讓自己的腿再辛苦點,走向美食廣場...在那發現了南翔包子的招牌...其實我有個心理準備,就是,有些非得現做才好吃的食物,如果不是在真正的店裡賣,品質可能就有差別,而這準備還真用上了,那裡的小籠包雖是現場蒸,我拿到時也是熱騰騰,但..怎麼有的有湯汁,有的卻沒有?加上醋又偏嗆,味道和台灣的不同...想到台灣的老董牛肉麵其實也有在世博裡開店,只是我沒找著,不然,我很願意去捧個場
沒發現老董,倒是發現康師傅的"實體牛肉麵店",店裡客人不少,可惜我已經吃不下了

攻略說,要利用預約機,減少排隊等待的麻煩--
要預約,是否有個前提,就是預約時間要早,不然名額滿了,找到預約機也沒有意義,又或者,有的館沒有設限,預約只是要讓館方知道什麼時間會有多少人一定會進場,而這些人不用排隊只要時間到了就可放行?
這個預約邏輯對我始終是個迷,因為,我不管走到哪,會排隊的館(熱門的),就是會排,而且愈排愈誇張,而沒那麼熱門的,也是要排,有沒有完全沒人氣的呢?有,還是有,而且預約機我是到了浦東這頭好一陣子,才發它確實存在,我承認我沒費力找,因為入園時就出師不利,所以一切就看著辦了,這樣說好像很消極,其實,我發現,有些排了幾分鐘就放棄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歐美遊客,我相信,他們與其忍受極差的排隊秩序,還不如離這些過度熱門館場遠遠的


出園時,得知當天入園人數創新高,雖然天氣很差,但不知是不是大家都抱著"因為天氣不好,去參觀的人一定不多"這種反向思維,結果,人數比之前天氣不差時還要多...
說實在的,人多,不是壞事,壞的是,參觀者的素質,和辦展經驗的問題,

一整天下來,會讓我陷入思考的,竟比實際參觀到的還多,在這裡體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精神,各館場內和館場外,感受差很大!
Posted by Picasa

2010-06-08

上海1日世博p.3 (完成)

     捷克館
前面四個館,展場設計走的是傳統和創意路線,
但捷克館,就又增加了些未來感,並強烈混搭捷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也混搭捷克的科技,生活,與童趣
而且在這裡,3D不夠看,要看個夠就要躺著看!這招讓小朋友很樂在其中,
我指的混搭,除了展示主題之間的關聯,還有單項主題的呈現方式--
有的使用大量影像重疊而成一段新的影片,有的像是用萬花筒原理,讓圖像幻化成奇異又迷人的捷克印象

     冰島館
冰島館也列在我出發前所設定的想參觀清單中,因為這國家前陣子還滿有話題性的,
它的冰晶立方體外觀,與其他館相較,顯得有些...單薄,但這不影響等待進場體驗的人潮
體驗什麼呢?除了館內的溫度維持在冰島夏季(約攝氏20出頭)的溫度,連貫四個牆面和屋頂的環繞立體投影,讓觀賞者如同身入其境,被冰島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包圍,當鏡頭進入大瀑布或是接近火山口,就有"從頭頂灌水""從身邊爆發出熔岩"的臨場感,甚至有隨著畫面一同上升或下沉的身體錯覺,館內驚呼聲不斷,原本我沒想要拍照,但機會難得,還是拍幾張做個紀錄吧,
而整個館場,就這一項安排,
就當排隊進電影院看片子,也不賴~

小菜--驚鴻一瞥
有些熱門館,出發前已經在電視或報紙上看了不少相關介紹,想說有必要硬是去排隊嗎?在台灣,無論是去之前還是回來後,多少有覺得有些館"可以的話"還是要去看看,像是浦西的城市實踐區,可是在當場,首要考量還是自己的"戰鬥力",得衡量在這園區裡"有多少時間能分配(去排隊)","有多少力氣繼續走(園區公交只能算是必要的服務,不到方便的程度)",好像我是進了個大型遊樂園...,我認為,園區裡還有很多細節(無論軟體或硬體)被主事者乎略,造成得由參觀者自行承擔的問題,而那些願意多花錢選擇館場內的餐廳,舒服坐著用餐的遊客,我只能說,他們有著不同層次的觀展情緒和目的,因為,也許多數人還是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多看幾個館,多了解整個世博會...
(上圖--左上:英國館,右上:西班牙館,左下:瑞典館,右下:中國館)
(下圖--上右:芬蘭館,上前:丹麥館,下:澳洲館)

Posted by Picasa

2010-06-07

上海1日世博p.2 (完成)

主菜--波蘭館
工藝設計,是波蘭館裡特別展出的主題,
過去對波蘭的認識,就是鋼琴詩人的蕭邦,這一趟讓我開了小小的眼界,
傍晚回到歐洲廣場,幸運地看到少數沒因雨而取消的戶外波蘭日表演(的排練),
搖滾版的蕭邦音樂強力放送,陰雨天中特別振奮我心~

    荷蘭館
雖說是沒有入館人數的限制,不過總有個先來後到,排排隊還是少不了,
橘色和黃色是館場的主色調,路線安排,我有個個人的解讀--有像坐船在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中瀏覽河兩旁各式各樣的住戶,透過每一棟房舍的窗戶,想像著當地人的生活
館場的戶外地面,鋪上了塑膠草皮,除了是很優的歇腳處,也提供幾樣現做的荷蘭小吃,
我買了一個威化餅,雖然我拿到的餅皮裂開了,不太好看,但還真是好吃!!
(就因為現做時的香味太誘人,也引來排隊人潮,但現做的速度快不起來,免不了又得等等等)

    匈牙利館
走近匈牙利館,就會聞到非常清新的木頭香,外牆還有無數透明管,讓水流下,還在館外排隊,就有感覺到森林的氣氛,室內,裝著彩色燈光的方形木管更從天而降,踏進展場的剎那間,哇~~~木管還會緩緩的上下移動,抽象,驚喜,簡潔,舒服,全在這不算大的場地裡體現,
展場中間,擺放著世界最大的Gomboc,這是匈牙利近年的科學發明,它不鏽鋼的材質映著點點燈光,也映著繞著它轉的觀眾
簡單說,Gomboc這個特殊的形體,像不倒翁,靠得不是裡面擺東西,而是它本身的形狀,有著"和諧,平衡"的意義,http://www.gomboc.eu/site.php到這個網站,就可以更了解它哦
 

    斯洛文尼亞館
斯洛文尼亞是東歐南邊的一個小國,1991年從南斯拉夫獨立,就網路資料顯示,是個在東歐地區算富裕的國家,我會注意到這國家,是因為他們的展場是以書本造型呈現--
斯洛文尼亞的首都,今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一年期的"世界圖書之都",可提升該國書籍和作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斯洛文尼亞人口203萬,擁有約1800家出版商,每年出版約4000種圖書)
館場小歸小,氛圍卻還不賴,也許可以用"氣質"來形容吧,因為可以聽到悅耳的情境音樂,而不是嘈雜的人聲,似乎進到這裡的人,都自然地保持安靜,靜靜欣賞,而設計藝品,也是斯洛文尼亞的特色之一

Posted by Picasa

上海1日世博p.1 (完成)

點餐-- 一切照規定
規定是什麼?依照地陪向團員說明的指示如下:
團體入口在浦西1號門,進園時間被排在早上10:30後...
只要有事先做點功課的參觀者,聽到這樣的規定,心都會涼半截,
就算台灣旅行社規劃得再怎麼方便客人參與世博,
到了上海,才被當地接待的旅行社告知是如此安排,
之前參考的什麼攻略啊,預約啊...算了吧,都拋到腦後吧,
在入口外,下雨天造成的多處水窐,讓我懷疑,這算是新鋪設的地面,卻如此不堪,
進去之後,還不知會遇到什麼意料之外的挑戰,
明明是看個展覽,搞得像是要打游擊戰,"世界級"的博覽會,到底應該是如何的呢?

    不就是安檢嗎
門口的排隊用柵欄,不誇張,標準的九彎十八拐,走進這裡不能用看的,反正跟著前面的腳步就是,
因為我沒拐幾個彎,就聽到後頭的大嬸叫著,轉到頭暈啦!
而類似這樣不適應的抱怨聲,在園區裡,讓我感到"如影隨行"
我就當是走迷宮吧,走出去了,就是要通過安檢才能正式進入展場...
世博期間,除了入園有安檢,連搭上海地鐵也要安檢,隔天我在市區走動,就不知被安檢幾次,
可能我是局外人啦,不了情勢到底有多嚴峻,路上處處有公安,好處是可以讓觀光客安心許多吧,
(突然想到,到時台北花博期間,該不會也搞得到處都要安檢吧???)
檢票後的第一個園區印象...綜藝廣場,右方就是會場的邊界--盧浦大橋,這時應該已經是上午的11:00左右了,只好想著,一切,看著辦吧


    文化體驗?
    ...船封了,路封了,人也瘋了...
正當我要從浦西乘園區公交到浦東,發生了點狀況,
接駁車雖已擠滿了乘客,但毫無發車跡象,
之前搭另一台不同路線的公交時,已聽聞因為天氣因素,往來浦東與浦西的渡船停駛,所以所有要過江的人都來擠公車,也罷,反正雨下成這樣,忍一忍是必要的,
但這班車怎麼不開呢? 就算有規定固定幾分鐘開一班,也等得太超過了


(這個畫面,很適合有隻烏鴉,從頭上右至左飛過...還啊~啊~啊~的幾聲...)


沒有任何園區相關人員,包含司機,告知乘客因什麼事情,需要等待,車子前端的客人也許聽到了有人跟司機講(講啥我不知),也就安靜的等,但後頭的人包含我在內,可就真的狀況外,最後座的幾位大姐,忍無可忍,終於開砲!
「司機開車!」「這車已經滿了呀,怎麼不開呢?」「開車!」「開車!」...
 「時間寶貴啊,這樣子我們要投訴!」「開車!」...(休兵了一下下,又繼續)
 「開車!」「開車!」「為啥不開車?」...
這時我還真記不起是哪傳來的一句話:美國館那路封了...
「什麼路封了,我看是人瘋了!...」「開車!」
呼~我的媽呀,我計畫中的一個館都還沒看耶...別整我了,我在這車上,被罰站了有超過20分鐘以上哦
*  *  *
晚上回飯店,看到新聞才知,這天(5/22日)希拉蕊到世博參訪, 是啊,她可是大人物,時間也挑得真好,挑到周末來世博,怎麼可能不封路...,只是如果我遇到的狀況,真的跟她的出現有關,那,那些被搞瘋的觀眾,又怎麼說呢?


    亮點-不會飛的天燈
台灣館真的是小而美,但我實在沒有毅力排很久的隊,注定與它無緣,據同團團員說,他們為了進館參觀,在外面排了4個小時,好~久,即使沒有比排沙特館的6-8小時還久...
不過,也因為展館設計特別,就算是在外面看,也能領略到它的風采,
晚上從球體透出的光亮,不知稱它像鑽石,會不會太誇張,可一樣的是,"閃閃惹人愛"囉!

前菜--計畫要趕得上變畫,排吧!
從入口到這裡,已經有點折騰了,
這天是波蘭館的國家日,不清楚這和人氣有無關係,但清楚的是,來這裡,總是有看熱鬧的和看門道的,所以要看到展館的入口處,心平氣和很重要...我是說我啦,
前面說過,有些"如影隨行"的聲音,在排隊的過程中,分貝提高,
無論是,小孩不安分的吵鬧聲,大人管小孩的斥責聲,面對亂插隊的人的叫罵聲,等到不爽的抱怨聲,
為了不讓排隊太無聊,我防著愛下不下的毛毛雨,拍了些照片, 也拿錄音機錄了些現場實況,不過照片看起來好像還好,所以就用畫面維持"現狀",那些可怕的現場噪音就先收著
這裡也是我參觀的館中等最久的--有1個多小時吧,我知道,1個多小時的等待,還算是"小兒科"
這種小兒科,早有過經驗,讓我即使是一個人擠在人龍中,也盡量保持著"不慌,不煩",而且參觀完這裡,還有更多應該會很有趣的事等待我發掘
Posted by Picasa